红顶文学>修真>始于太康七年 > 第三章 郑老爹的恩怨情仇
    可由于种种原因,与郑家联姻的另一个家族严家牵连到了吴国上层的政治斗争中,作为失败者中的一员,严家受到了严厉惩罚,连郑家等家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。

    再然后,驻守荆州的东吴将领收到一封密信,说这几个失势的家族心怀怨恨,准备联合起来,杀了这位将军,把整个荆州作为礼物,投降晋国。

    将领大惊失色,说实话,这一年已经是275年,东吴政权朝不保夕,叛逃晋国的吴国将领两只手都数不过来,这些自私自利的家族敢做这种事也不足为奇。将领很果决,他快刀斩乱麻,下令把这几个家族的人部抓起来。

    反抗在所难免,郑垣的一个儿子郑清顺利逃脱,他跑在抓郑坦的人到来之前见到了郑坦,郑坦带着他仓皇出逃。不过走得太急,没有充分准备,郑坦仅带着他亲信的百多个部下投奔了晋国。然后他被安置在巴郡当守城门的校尉,不受晋国重视。

    郑坦打听到韩、郑、严等家族因为叛乱而被处置的事,残酷的事实告诉他,郑家被灭门了。郑坦经历着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然后,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,王泓。

    王泓是巴郡的名士,他把郑坦推荐给了晋国镇守巴东的将军,唐彬。还把自己最小的刚十六岁的女儿王如嫁给了他。

    这一年是晋国咸宁三年,公元277年。

    两年后的279年,王夫人怀孕,郑坦跟随广武将军唐彬伐吴。灭门之恨,做什么都不为过,郑坦表现得也不过是在战场上杀敌勇猛而已。

    次年,吴国投降,郑坦以功封丹阴亭侯,食邑四百户。不久,儿子出生,郑坦为他取名郑胜。郑胜这名字的含义不言而喻,但郑坦还不过瘾,给小郑胜取了个克吴的小字。

    然而,戏剧的一幕来临了,就在郑坦乐呵呵的抱儿子时,他大儿子郑泯找来了。

    原来,那封信是诬告,但吴国人为了维持将军的威信,并没有把事实公开。将领也没有大开杀戒,郑氏众人都活着,但由于郑坦的叛逃,他们被圈禁,以免他们内外勾结,危害吴国。

    直到吴国灭亡,郑泯出来寻父,才找到郑坦。

    郑泯哭诉:“五年了,我以为我失去了一切,就把名字改成了郑泯,没想到还能活着见到父亲!”

    郑家乱了。

    郑氏众人还没来得及享受郑坦的亭侯之位带来的荣誉。先开始思考一个问题。

    郑坦先后娶了黄、王两位夫人。自然不能都是正妻,因为制度向来规定的一夫多妻制更加细化的要求是一夫一妻多妾制。

    正妻只能有一个!

    黄夫人是正妻吗?自然,这是郑坦明媒正娶一起生活了二十年的妻子。那王夫人是妾?王泓先生如果知道郑坦前妻未死,自己十六岁的小女儿嫁过去是做小,王泓先生不会看他一眼。

    说到底,伯乐王泓是在相人,他认为郑坦有足够的潜力,值得他去投资,哪怕资本是他的女儿。只要能更好的绑定郑坦,比他小不了几岁已经45岁的郑坦娶了他16岁的女儿作正妻,并不算什么,只要郑坦功成名就,王泓先生就不亏。

    这就是联姻。

    郑坦默然无语,他这份功绩,说起来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王泓,没有他的举荐,他一个带着百十个士卒的降将,凭什么能得唐将军的信任?凭什么拿功劳?

    但黄夫人是他相濡以沫的妻子,他去拼命,不正是想着为她复仇吗?

    “事已至此,木已成舟,无可奈何。”他走了。他跟随唐彬镇守幽州,数年不归。

    太康二年,黄夫人去世。黄夫人早有死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