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顶文学>都市>韩娱王 > 第501章 紧密合作
    nansa资本雄厚,而且投资重心偏重美国和韩国,对香港这地方素来没什么兴趣,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,林建岳无疑如虎添翼。

    “由你作保,我当然信得过,那就由hades负责北美地区的发行吧,如果他们有兴趣的话,韩国那边的发行权也可以交给他们,”林建岳也是果断的人,既然决定了就不会拖泥带水,直接将《投名状》的北美放映权给了那个什么hades。

    这自然没问题,虽然韩国发行权没啥赚头,但是蚊子腿那也是肉啊。

    “就是担心他们会亏钱,”陈可辛倒是厚道,还不忘提醒一句。

    他这导演对北美票房都没有信心,更不用说其他人。

    “目前他们还处于草创阶段,只要亏得不是太离谱,想必都可以接受,”熙成倒不以为意。

    《投名状》的北美票房亏本那是绝对的,不过只要运作得当,其实发行公司很少能亏多少钱,因为票房收入最先填的就是院线发行方的坑,填上之后才会说分成的事。

    “那就没问题了,”合作敲定,林建岳感觉着,和熙成的关系,又进了一步。

    “另外,我还有一个建议,不知道当讲不当讲,”如果拿不到北美的发行权,熙成绝对不会提后面的事,至少没现在这么热心。

    “说啊,没关系,咱们现在是一条船上的人,一条绳上的蚂蚱,当然要开诚布公,”林建岳很会笼络人心,不过是一部电影而已,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,可硬是被他牵强附会成一条船上的人。

    “听说冯小刚导演在拍一部《集结号》?”熙成试探性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冯小刚?”陈可辛和林建岳对望一眼,洒然一笑,“他的那种风格,注定拍不出来什么大片,而且拍的还是战争题材,我认为不足为虑。”

    《投名状》“集结”了两岸三地最红的票房明星,花三亿巨资打造,即使在国内席卷近三亿票房也不称奇;而《集结号》无论从明星阵容还是投入资金方面,都无法与《投名状》相较,唯一的一张王牌就是冯小刚。

    因此在上映之前的票房预估上,更多的人看好有巨星参与的《投名状》,不少人对《集结号》这一冯小刚从未涉猎过的战争题材影片的票房前景,则持观望态度;甚至有人悲观的预估《集结号》的总票房将不会超过五千万。

    然而。零九年的时候,记者问陈可辛:内地三大导,陈凯歌、冯小刚,你都碰过了,今年又碰张艺谋。我想问个很俗的问题,你什么心情呀?

    陈可辛回答说:那我也给你一个很俗的答案。其实内地导演,我最怕的只有一个,就是冯小刚。

    就是《集结号》带给他的心理阴影。

    不是说《集结号》击败了他的投名状,而是《集结号》腰斩了他的投名状,原本可能达到五亿。再不济也有三亿,可就因为《集结号》异军突起,让他在2.6亿黯然退场。

    “恐怕没那么乐观,”陈可辛的表现在他意料之中,熙成便又问道:“陈导看过他们的本子吗,或者原著小说?”

    《集结号》的故事,取材于杨金远的一篇小说《官司》,他最初是看过一则新闻报道,讲述一个执着寻找旧部队的人。用了很久的时间为了自己死去的战友寻找证据,恢复荣誉,看过之后他深受感动,这便成为了他当初创作小说《官司》的初衷。

    这个故事被张国立推荐给冯小刚。于是便有了《集结号》。

    “这个倒没有,难道熙成你看过?”陈可辛不明白熙成为什么看重冯小刚,不过他不是太狂妄的人,这种程度的话自然听得进去。

    “我在韩国的时候。让人帮我找到了那本《官司》,”熙成用指节敲打着膝盖,沉声说道:“然后和我拿到的《投名状》剧本对照了一下……”

    “哦……”原本靠在椅背上的林建岳不由自主的坐了起来。他精神一震,养身问道:“感觉如何?”

    以他大老板的身份,自然没那个时间和精力去揣摩对手的剧本,电影公司不过是他庞大产业的一部分罢了。